第236章 什么叫国风天花板啊,这会真汗流浃背了(1 / 2)

陈玲刚结束一天的工作,从羊城电视台开车离开。

国庆那会上线《玲听首期采访节目,观众反响出乎意料的不错,收视率超出同类型节目一大截。

她也借此在羊城电视台站稳脚跟,刚结束完第三期拍摄。

路上堵车,车窗外夜幕沉沉,华灯初上,喇叭声此起彼伏。朋友打来了电话,她随手接通开了外放。

「喂?」

「玲,春晚举报那个瓜你看了吗?」朋友语气兴奋。

「没有。」陈玲看见前车往前挪了挪,她立刻跟上,眼前是一片车尾灯连起的红海,「我最近工作有点忙。」

「节目不是已经做起来了吗?下一期打算邀请谁做嘉宾?」

「关西予,那边还在考虑。」

「哦哦,最近爆红的那个女演员,有国民小花的潜质。」朋友错愕道,「她应该不会接受吧,最近应该忙着上综艺。」

「不清楚,我们还有备选。」陈玲不咸不淡,「也没抱太大希望,新节目就得多试试,目前嘉宾名气都不大。」

「哪里?」电话那头朋友拉高了声调,惊疑道,「你首期节目那个嘉宾,许青焰去春晚当主创了,还」

「春晚?」陈玲一脚刹车。

车流堵到无法动弹,闷热的空间内瞬间安静了下来。只剩下电话那头朋友的声音,暂时盖过了外头的喇叭声。

「是啊,似乎是长安分会场那边的。你没看吗,有人发帖质疑分会场有内幕,网上舆论都快吵爆了。」

许青焰?

陈玲握着方向盘,她对许青焰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一次采访。那一期是《玲听的***秀,许青焰帮了大忙。

如此一个性格复杂有争议的人物,将收视率拉满了。

不过虽然陈玲也佩服许青焰的写歌能力,但春晚毕竟特殊。那地方选用演员,黑名单拉出来能划掉娱乐圈一半的明星。

更何况主创团队,基本都是看资历看能力。

「玲,你知道吗,更绝的是许青焰写了一首歌回应。」朋友的大嗓门在车内回荡,「叫青花瓷,直接薄纱了。」

「你知道那歌写的有多好吗?国风元素拉满。真不夸张,我感觉这歌直接可以上春晚了,真的服了。」

陈玲愣住了,怎么还有后续,写歌?

她迟疑的那一瞬间,车流往前缓缓滚动,车后催促喇叭震天。这才手忙脚乱的往前开,停止后才问道。

「什么歌?」

「你去搜一下就知道,《青花瓷。」朋友还在哈哈笑,「真的太绝了,我不好说,但是感觉你们节目组可以蹭一下热度。」

匆匆挂断电话,陈玲还在惦记着那番话。

她将车停入小区地下车库后,安全带也没解开,拿出手机搜到了原贴。

看到眼红、野狗如此直接的词汇,陈玲顿时有些忍俊不禁。许青焰真是一点没变,骂人还是这么直接。

不过也正常,年轻人不气盛那还叫年轻人吗?非常符合陈玲对于天才的固有印象,甚至觉得这很「许青焰」。

一些有才华年轻人,确实更不容易被人情世故束缚。

陈玲点开歌曲《青花瓷,听着那细腻悠扬的旋律。不同于丝竹靡靡之音,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。

前奏一响,上台领奖。

一声清脆的檀板响起,衔接缥缈的古筝。单论前奏而言,毫无疑问。这是一首高于现行市场的优质作品。

难怪让一向挑剔的朋友赞不绝口,只知道反复说一句,「你听了就知道」。

「素胚勾勒出青花,笔锋浓转淡」

从「天青

色等烟雨,而我在等你」。再到「炊烟袅袅升起,隔江千万里」。一步步,从「锦鲤」、「窑烧」、「绣花针」。

最后,「芭蕉惹骤雨,门环惹铜绿」,这首词旋律美得无可挑剔,像是乐坛浑浊河水中的一汪清泉。

这词写的实在美,陈玲身为主持人。本身平时爱看一些书,作为自己文化底蕴的积累,增强业务能力。

她知道,天青色是柴窑的颜色,而柴窑是汝窑的前身。天青色的出处,是五代世宗柴荣所说一句话,「雨过天青云破处」。

汝窑由于材质的关系,本身非常稀少。而天青色不是青花瓷的颜色,是汝窑的颜色,饶是如此依旧美得令人心惊。

陈玲听完了整首歌,久久无法回神,很少有一首歌能挠到她的痒处。让她平时看的闲书有了用处,正好对上了。

这种文化之间是碰撞,暗自浓烈的花香,令人心颤。

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到的家,回过神,自己已经坐在了电脑前。身体过于激动,感觉不到饥饿的存在。

想了好一阵,她打开了电脑,开始在围脖上写分析贴。

许青焰是《玲听节目的首位嘉宾,对于增强节目知名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陈玲自然希望他能走得更远。

标题是「独美国风歌曲,《青花瓷」,正文开始抽丝剥茧的赏析。

「国风有三古三新的说法,古辞赋,古文化,古旋律。三新指得是,新唱法、新编曲,新概念。」

「毫无疑问,《青花瓷这首歌完全符合了古和新的概念」

来回修改了几遍,她将这篇帖子发了出去。几乎是半分钟的模样,粉丝收到了推送,还没看先点了赞。

过了一会,刷新之后,几条评论跳了出来。

「这前奏真的绝了,当时给我在车上听麻了,鸡皮疙瘩掉一地。」

「我听过不少国风的歌曲,本身也是爱好者之一。听完《青花瓷,又看完玲姐的文字赏析,只想说这歌真天花板。」

「那句极细腻如绣花针落地,真让我没忍住,太绝了。」

「泼墨山水画里,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,那意境也是美得要命。原本就知道许青焰写歌不错,没想到他能写出这种歌。」

「我已经在那个帖子下面看了半天热闹了,打脸太响了。不懂国风许青焰,哈哈哈,这人也是焉坏。」

「快去看,眼红狗破防了,又开了一个新帖子。」

「兄弟,哪个原贴?」

南陈市。

齐婷带着林晚粥去买东西,温芸坐在保姆车前座休息。刚听完许青焰的新歌《青花瓷,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。

多亏当初没和许青焰这人交恶,他写出《我怀念的也不是一个意外。

至于那些互怼的事件,她并不在意。只要能对林晚粥事业有帮助就行了,可能天才都是异类吧。

温芸正翻看着围脖热搜,顺着链接点进去。看到了「昆汀yyds」的新帖子,痛批《青花瓷矫揉造作。

她看了一会,下方评论区好坏说法都有,懒得看,直接划了出去。

「青花瓷」

温芸闭上眼睛琢磨了一会,这首歌并不是毫无瑕疵。如果要拿着放大镜去看,多少能挑出一些毛病。

可考虑到许青焰的年纪,以及这编曲的优秀程度。

她是经纪人不假,但也不是不懂写歌。在心里默默的清唱了一会《青花瓷,慢慢睁开了眼睛。

这首歌朗朗上口,最高调不过F。歌词立意是传统文化青花瓷,表达了朦胧的爱情,难得之处是做到了雅俗共赏。

鉴于许青焰上一首歌《稻香授

权高校合唱,温芸难免会进行有关联想。这首歌同样朗朗上口,同样立意正面。

国家这些年在大力扶持传统文化题材的作品,《青花瓷这首歌正合适不过了。

不过温芸有些想不通,许青焰能写《青花瓷。为什么突然跑去春晚干主创去了,这到底是要做什么?

想着想着,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。

这剧本莫名有些熟悉,打响名气,然后拉投资开公司。

不过这都是娱乐圈某些爆火艺人喜欢干的事情,从一个小艺人到顶流。最后借着名气摆脱公司,翻身上牌桌。

简单来说,就是利用自己的名气,从乙方变成甲方。

温芸本就是京城人,对娱乐圈发展史门清。这玩意从一开始叫文艺圈,一开始都是大院子弟圈子玩的东西。

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,北视中心的副主任郑年桥拍出了国民四大热剧,也编织出了日后娱乐圈大腕的关系雏形。

其中参与团队的人,几乎个个都是根正苗红的大院子弟。

后来赶上了市场开放,大众审美变得多样。通俗文学以及雅俗共赏的作品,更受观众的趣味追捧。

而那些追求私人趣味「大腕」,乐于挖掘人性题材。在广大的市场口味筛选中,一个个都倒下了。

后来更是因为广电推行「制播分离」,即制作和播出不再由电视台负责。民营电视公司也能拍,过审就能播。

文艺圈又换了一批人,还是大院子弟或是他们的朋友。

从贺岁片再到电影广告投资,这群人赚的盆满钵满。从许多电影电视投资公司崛起,再到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模样。

比如华年兄弟,资本入局后,彻底加速了文艺圈的话语权更迭。

这个时候,文艺圈也就变成了娱乐圈。

大公司的扩张,绑定了现在娱乐圈中的一大批重量级导演。所以靠近京圈,就是靠近娱乐圈核心地带。

远的不说,光是温芸所知道的。

刚进去的纪晨以前还接了一部电影,导演是赵花蕾。而赵花蕾她爹是京圈大佬之一,她爹老了但资源还在。

只是纪晨进去的太快,不然还能接到下一部电影,这靠的都是京圈的关系。

二十年的时间,这个圈子不断造血彼此扶持。要么出身大差不差,要么是亲戚或是朋友、情侣,要么合作伙伴。

这才有了那句名言,「娱乐圈里,没有新鲜事。」

圈子就在那,进进出出换了几批人,规矩还是摆在那。

所谓大火靠命,小火靠资源。

许青焰更像是一匹从圈外冲出来的黑马,原本在马场外蹦跶。但这一首《青花瓷,以及他跑去春晚主创一系列的行为。

让温芸心里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,他似乎真的能冲入赛道。和那些天之骄子们同台竞技,吃同一份饭。

怎么说呢,这人邪得发正。

上一个给温芸这种感觉的明星是国民四小花之一的郁瑶,靠着作品一步步爆火,最后翻身上牌桌成立了LP投资公司。

后来收购了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,完成了借壳上市的目的。正式脱胎换骨成为传媒公司,从而募集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大的利益。

最后靠着资本对赌,在三年时间完成了扩张。

除了她之外,还有一家名为麦乐的造星公司,通过嘴炮和画大饼。挖来了归国某子中的一个顶流,这才开始发家。

以至于哪怕那个顶流如今光环不在,人也老了。但股权不会衰老,他仍旧身家过亿,也算是从艺人蜕变成了资本大佬。

现在,许青焰也给她

这种感觉。

哪怕现在许青焰为人有些抽象,目前似乎也只是一个唱作人。看似和开公司似乎没什么关系,但温芸还是能看出一条清晰的线。

这与郁瑶当初的路线相差不大,甚至温芸有些期待,想看看许青焰能整出什么活。

连她自己都没察觉,当她脑海里涌现出这份期待时,几乎是下意识笃定了许青焰和郁瑶棋逢对手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