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六十八章 戳破(2 / 2)

然而在南京城中,却仍有不少人,认定了左良玉是忠臣良将,哪怕是有铁的证据放在眼前,也只认为是朝廷逼迫的太过,以致于左良玉不得不奋起反抗。

还有一些居心叵测之辈,巴不得左良玉杀到南京城中,等着看朝廷的笑话。

就在这些人翘首以盼之际,新的军报又送进了南京城中。

这次的军报更是非同小可,左良玉的大军驱使内应,攻破九江,俘虏了九江总督袁继咸。攻入九江之后,左良玉部不但杀掳淫掠,还纵火焚烧了九江全城。

直到此时,南京城中对左良玉还抱有幻想的士绅,终于才慌乱了起来。

他们可都知道,左良玉和袁继咸乃是至交好友,曾在东林君子中传为管鲍之交的美谈。

即便是这样的关系,左良玉依然还是毫不客气的动手。

如今九江成了一片废墟,袁继咸深陷乱军之中,怕是也不能幸免于难。

许多人不由扪心自问,这个左良玉,连利益相关的好友都能下得去手,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?

若是左良玉攻陷了南京,南京会不会步九江的后尘?

疑云和担忧笼罩在南京的上空,已致仕的原礼部尚书顾锡畴向通政使司递上了一封奏疏,鉴于左良玉的暴行,请求朝廷褫夺左良玉宁南侯的爵位,按叛贼论处,同时请求朝廷发邻近几省的兵力,对其严加痛剿。

因顾锡畴的身份,又有许多人的关注,这封奏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

士子们随之走上了街头,包括国子监、文庙这些士子们常去的地方,甚至是秦淮河上的娼寮妓船,关于左良玉东下之事,也聊的火热。

在朝野内外的一致要求下,朱慈烺将早准备好的诏书发了出去,劝诫左良玉及其所部早日投降,免得家人遭受连累。

南京城中的百姓都还不知道,左良玉所部在攻下九江之后,一路沿江而下,已经过了东流县,直逼建德县。

闰六月的六月二十一,左良玉在长江的舟中,也收到了由南京发到的诏书。

此时的左良玉,已失去了一个月前的神采。

因长久居于舟中,一路风波劳顿,他正半躺在榻上歇息。待看了诏书的内容,重重的咳嗽了几声,才勉强坐直了身子,对着对面的人道:“临侯,我此行是不是错了?”

“左公非但错了,而且是大错特错!公与所部受先帝提携,以为国之干城。西贼逼近湖广,公不念御敌剿寇,反而称兵犯阙,示威于朝廷,又纵兵抢掠,武昌、九江百姓重遭兵祸,你说,你们可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?可对得起供养你们的百姓?”

坐在左良玉对面的正是九江总督袁继咸,因他和左良玉的关系匪浅,被俘之后,左良玉倒是没难为他,每日里都是邀他到舟中谈天说地,还是如同旧日老友一般。

袁继咸自知在这大军之中,难以逃脱,这几日里,一有机会,便是苦口婆心的劝告左良玉,希望左良玉能悬崖勒马,请求左良玉爱惜百姓。

方才听到左良玉话中有悔恨之意,自以为得到了机会,便说出了方才的那一番话。

本以为左良玉能迷途知返,哪知左良玉听罢,却是猛地起身道:“既然大错铸成,那就将错就错,就此攻入南京,改立楚王为帝!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