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沈周真迹?(2 / 2)

画为手卷,纸本设色,纵约4厘米,横越8厘米。

沈愈第一眼看去,是满画的钤印,密密麻麻,一个接一个。

其中大部分都是鉴藏印,什么乾隆五玺,项元汴收藏印,王世贞收藏印,袁枢收藏印,可说明清两代大收藏家的印章全齐,这只有名人字画真迹才可能拥有如此待遇。

一副名画,从唐代传到如今,不知有多少藏家收藏过。

有的藏家还算克制,有的就肆无忌惮了,想怎么盖就怎么盖,觉得不在自己收藏过的字画上留下点自己的痕迹,就好似吃了天大的亏。

这也能理解,画自古以来就不便宜,花钱买来盖个章也能说的过去。

将这些印章在脑中忘掉,沈愈开始看画。

画的内容是折枝杏树,用笔精细,设色清雅。

取景角度极佳,枝干曲折直上,极富层次感。

此时花开正艳,朵朵杏花媚而不俗,娇而不艳,晶莹剔透,粉白含俏,给沈愈的第一感觉是,这不是画上去的,而是真实的实景。

除此之外,在不同的枝头上还站有九只形态各异,名字不同的鸟儿,分别是:翠鸟,山雀,喜鹊,寒雀,鸳鸯,灰雁,八哥,赤麻鸭,以及白头翁。

与杏树的绘法不同,这些鸟儿羽毛蓬松,用笔简练,当然,看上去仍然生动传神。

整幅画综合看起来非常真实,但又不完全拘束于形似,将兼工带写的技法发挥到了极致,隐隐有沈周开白阳,青藤花鸟花卉画之先河的气势。

在画的左上角有诗词两句:半抱春寒薄染烟,一梢斜露曲墙边。

也有作者自题,弘治庚戌夏,长洲沈周。

看到这里,沈愈心中暗道:“这类的画,对于沈周真迹来说,还真是少见啊!”

在字画小分类中,这属于一副花鸟画,具体的讲应该叫做“兼工带写”花鸟画。

在国画中,凡是以花卉,花鸟,鱼虫,蔬果等为描绘对象的画,统称之为花鸟画,听起来比较宽泛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

花鸟画的画法总结起来共有三种,分别为“工笔”、“写意”、“兼工带写”。

“兼工带写”的意思是既有工笔又有写意,想理解什么是兼工带写,那就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工笔画以及写意画。

古代画家习惯将禽鸟称为“翎毛”。

其中工笔花鸟,始于盛唐,成熟于西蜀黄筌的“黄家富贵”与南唐徐熙的“徐家野逸”。

鼎盛期则是属于两宋时期,比如宋徽宗的工笔花鸟就非常厉害,他开办宣和画院,让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。

到了南宋因为有皇家画院在,工笔花鸟更是可说是画家必备之技艺。

古代花鸟画名家辈出,有边鸾,刁光,钟隐,黄筌、黄居宝,黄居寀,徐熙,徐崇矩、徐崇嗣、徐崇勋、唐希雅,唐忠祚,赵昌,崔白,崔悫,易元吉,李迪,马麟,任仁发,王渊,边景昭,林良,吕纪,周之冕,陈洪绶,任伯年,恽寿平。

这些花鸟画名家大部分都是在两宋。

工笔花鸟画,崇尚写实,求的是形似,直白的讲,如果某件名画上的鸟儿你在现实中见过并且知道鸟儿的名字,那工笔花鸟画你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