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孝武皇帝托梦,让朕善待他的子嗣!(求订阅)(2 / 2)

梦中不停反复的刀光剑影,仍然没有出现。

庞大的未央宫内,宫人仍然如平日一样奔走忙碌,兵卫郎卫也像往常一样如雕塑般站在廊下和墙边。

整个未央宫十分安静,没有任何异常之处。

这一天,从卯时到酉时,刘贺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。

卯时,宗正刘德来到了温室殿。

他向天子呈送了大汉帝国第一本写在宣纸上的刘氏宗谱。

让天子感到有一些意外的是,这刘氏宗谱,比想象中的要厚许多。

翻开仔细读了之后,刘贺才发现这宗谱记录得非常详细。

有爵位者要记下来,为官者要记下来,有名望者要记下来。

就连许多已经无官无爵,默默无闻之人,也都有所记录。

当刘贺翻到了孝武皇帝子嗣的那几页的时候。

甚至还能看到废太子刘据的名讳。

在刘据后面就是刘进,再往后就是刘病已。

连刘病已的名字都在上面,可见宗正“定嫡庶,分亲疏”的职责并不只是一句空话。

孝武皇帝的子嗣不多。

被封王并且有爵位的人更是少得可怜。

长子废太子刘据一脉,只有刘病已这一个子嗣,无爵。

次子齐怀王刘恢体弱多病,十八岁时因病早夭,绝嗣。

三子燕剌王刘旦几年之前图谋造反,畏罪自杀,虽然有三子,但是燕国国除,无爵。

四子广陵王刘胥今年图谋造反,虽然未被削爵,但被囚禁在国中。

五子昌邑王刘髆只有一子,但过继给了孝昭皇帝,因此也是绝嗣。

六子孝昭皇帝今年大行,只有刘贺这一个过继来的子嗣。

如此算下来,孝武皇帝只有一个儿子、七个孙子和若干曾孙还在人世。

猛然看起来,这人丁不算衰微。

但是细细盘查,除了刘贺是当今天子之外,诸多子孙之中,竟然只有刘旦一人有爵位。

这未免太“可怜”了一些。

难怪,总有人说“孝武皇帝用兵过盛,薄恩寡义,所以子孙不旺”这种悖逆之言。

刘贺看着这寥寥几个名字,不禁为孝武皇帝感到一阵悲伤。

孝武皇帝如果在天有灵,看到自己的子孙是如今这般田地,不知道作何感想。

“叔公,这几日,留在长安城里的宗亲,有没有什么异动?”

刘贺问宗亲是否有异动,并不是杞人忧天、庸人自扰。

在原来的时间线上,在那份废掉昌邑王的朝臣奏书上,也有宗亲的署名。

其中甚至包括眼前这位宗正刘德的署名。

有可能他们是被霍光胁迫的,也有可能是原来那位刘贺的倒行逆施确实令人发指。

但是从刘德仍然能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这一点来看,前者的概率可能更高一些。

如今,刘德自然是绝对站在自己这一边的,但是刘贺还要再确认一下其他宗亲的态度。

人人都要表态,人人都要过关。不能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。

“回禀陛下,昨日,微臣将梁王定国和代王阳邀到了家中,打探了他们的口风,陛下放心,他们的忠心不会变。”

宗亲不仅分亲疏,更分轻重。

在宗亲当中,梁王刘定国和代王刘阳的威望很高,能在宗亲当中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。

虽然宗亲如今已经没有了兵权,但是仍有不少子弟在长安城和各郡国中出任官职,更有许多地方豪强。

如果真有人要犯上作乱,这些宗亲拼死振臂一呼,仍然是一支实力不可小觑的力量。

听到刘德的话,刘贺满意地点了点头,稍稍放心了一些。

“叔公,朕还有一事想与你商议。”

“陛下下诏即可。”

“要说的这件事情,不仅是国事,更是家事……”

“朕看到孝武皇帝的子嗣当中,如今只有广陵王胥有爵位,未免有一些凄凉与单薄。”

“爵位之事很小,但却总有人以此诽谤孝武皇帝穷兵黩武,以至于子孙不旺……”

刘贺缓缓说着,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着铺垫。

而刘德听到这里,顿时就有些愤怒和惊慌地说道:“陛下,何人竟敢如此诽谤孝武皇帝,应该立刻下到诏狱里去,治他一个大不敬之罪!”

“不久之前,那老儒夏侯胜不就在前殿里当中说过吗,和他有相同见解的人,恐怕不在少数。”刘贺不动声色地说道。

其实,夏侯胜等人也没有说错。

养不教,父之过。

儿子的结果不好,多多少少与父亲有关。放在帝王家,更是如此。

废太子刘据被孝武皇帝所“杀”。

燕剌王刘旦窥伺大位,被孝武皇帝训斥,为日后谋反埋下伏笔。

昌邑王刘髆的外戚被族灭两次,惊吓过度,以至于早夭。

广陵王刘胥觊觎帝位,做出不臣之举,如今被囚禁于国中。

孝昭皇帝被霍光所束缚,郁郁而终。

这些皇亲贵胄的悲剧命运,难道真的和孝武皇帝无关吗?

所以有人暗中讥讽孝武皇帝,也不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事情。

“陛下,他们都说胡言乱语,不能当真的。”刘德恐怕也想到了这些理由,语气也稍稍缓和。

“朕想在孝武皇帝的子嗣当中,封一些王爵和侯爵,叔公认为是否可行?”

刘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,他原以为刘德会提出异议,没想到刘德居然并不觉得惊讶,甚至还有一些喜色。

毕竟,给刘氏宗亲封爵,不管是封谁,都是在增加宗亲的影响力。

刘德既然是宗正,当然不会反对。

“不知道陛下要给谁封爵封侯呢?”刘德小心翼翼地问道,似乎有些忐忑,因为这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。擅自多说,很容易遭到天子的忌惮和猜疑。

其实,刘贺能选的人也并不多。

刘病已肯定不行,因为他现在还不能走到台前来。

那么就只剩下广陵王和燕剌王这两支宗亲了。

广陵王几个月之前刚刚被处罚过,现在又给他的子嗣封侯,那么就有朝令夕改的嫌疑。

这样算下来,就要便宜那畏罪自杀的燕剌王旦的子嗣了。

“朕听说燕剌王旦有三子,他们算是朕的堂兄,叔公对他们可有什么了解?”刘贺问道。

“从孝武皇帝开始,燕剌王旦屡次欲行不轨之事,窥伺大位,实在是狼子野心。”

“但是他的三个儿子建、庆、贤,这几年来倒是老实本分,现在就住在长安城原来的燕邸中,未曾有过不臣之举。”

那是自然,被收拾了那么多次,不管怎么样都不敢再有异动了。

“既然如此,那么就封刘建为广阳王,刘庆为新昌侯,刘贤为安定侯……就说朕连日梦到孝武皇帝,孝武皇帝让朕给他们封王封侯。”

一个王爵加上两个侯爵,不可说不是大手笔。

这就是刘氏血脉的优势——非刘氏者无功不可封侯,而宗亲就没有这个限制。

只需要一个“托梦”的理由,就可以做到了。

“陛下,是今日就要下诏吗?”

“现在不急,再等几日,还有别的一些喜事,朕要一同公之于众。”

“诺!”刘德对天子所说的“喜事”有些疑惑,但是仍然领诏了。

给燕剌王一脉封王封侯,当然不是为了表达对孝武皇帝的追忆;还有拉拢宗亲,收买人心的一层意思在;同时更能展现自己要到仁君的宽宏大量。

一箭三雕,何乐而不为?

更何况,竟然已经决定要给仲父吃枣,那么也要让宗亲尝一尝甜头。

求订阅

(本章完)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