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 皇帝下诏夺霍光兵权,大汉真的变天了!(求订阅)(2 / 2)

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,霍光甚至以为是范明友和天子串通起来捉弄自己。

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,但却让霍光备受打击。

因为这一刻,交手双方似乎是天子和范明友,而自己只是被两头利用的工具。

这种感觉让高高在上的霍光一时之间接受不了。

“仲父难道就没有一丝疑虑吗?”刘贺追着问道。

“确实有一些不同寻常,但是老夫没有多想,他们也许事出有因?”霍光发自内心地说道。

“好,那么朕现在说出来了,仲父还觉得朕的怀疑是无稽之谈吗,还是说仲父早就知道此事?”刘贺厉声逼问道。

大汉仍是刘氏的大汉——这是刻入霍光骨子里的一句话。

纵使他是把持朝政十几年的辅政大臣,但是仍然担不起谋反作乱的罪名。

所以,在天子的逼问之下,霍光是惊恐万分,如同掉入了冰窟窿一般。

他又突然想起了霍禹瞒了他许久的那件事情,更觉得自己的袍服仿佛被扒得干干净净,然后站在了满是积雪的庭院中让人观看。

羞愧,慌乱、恐惧……瞬间将霍光吞没了——他整个人僵在了榻上。

霍光用一夜时间鼓起来的那股虚张声势荡然无存。

范明友和霍禹他们难道真的要犯上作乱吗?

那自己岂不是要成大汉的不忠不孝之徒了吗?岂不是天子随时可以诛灭整个霍氏?

以前,天子没有借口,所以不能动自己这个有功于大汉的大司马大将军。

但是现在,范明友和霍禹这些蠢人,居然亲手把刀子递到了天子手上。

就算范明友他们能成事,霍家上上下下和所有的霍党恐怕也早就死绝了。

这时,霍光还想起了一件事情。

不久之前,也就是自己告病的那几天,天子下过诏令让北方各郡整修城池,以备匈奴。

看来此举防备匈奴是假,防备范明友他们是真。

这昏了头的范明友和霍禹,不好好地在塞北建功立业,为何要做这样的歹事!?

真是如此的话,霍光原来的计划就全都被打乱了。

“仲父为何不答朕的话?“天子冷漠的声音再一次传了过来。

霍光连忙从榻上站了起来,拜倒在了天子面前,颤着声音表达自己的忠心。

“陛下……老夫是头一次知道此事,之前也觉得有几分不同寻常……只是……”说着,霍光鬓角的汗水就涔涔地淌了下来

“嗯,朕相信仲父对此事是不知情的,朕也希望朕错怪他们了,但是不查明真相,朕一刻也不能安宁。”

“仲父,朕再问一次,现在能让范明友等人率领十万大军返回长安城吗?”

霍光没有答也不敢答,因为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
现在,他但凡说一个“能”字,那么就留下了口实,天子立刻就能将他下到诏狱里去。

霍光恐怕不是想着如何让范明友他们回来当自己的助力了,而是该想想怎么保住他们的性命。

保住他们的性命,就要先保住自己。

“仲父不说话,那那此事就由朕来做主,仲父是否有异?”

天子这是要夺自己的兵权了?

霍光眼神一暗,终于还是点了点头。

他没有拒绝的理由,拒绝可就是造反。

“请陛下下诏。”

“好,如此甚好,仲父起来吧,不必跪着了。”

“诺。”

如今,摆在刘贺面前的是三个选择。

上策是派出三个武将去夺范明友等人的兵权。

但现在的朝堂上没有比范明友等人更有威望的武将,随便派几个人去只会去送死。

中策是让范明友等人先单独返回长安,兵将分离,变相夺他们的兵权。

但范明友等人不会坐以待毙,见到诏书的那一刻一定会立刻起兵谋反。

下策是先将范明友等人稳在边郡,等韩增所部和赵充国所部回来之后再处置。

可却也让范明友等人有了更多的联络时间,久了也容易生变。

这上中下三策对比下来,上策选不了,下策太保守,就只剩下中策可以选了。

既然不管怎么做,都夺不了范明友等人的兵权,那么刘贺能做的就是不让他们名正言顺地回长安城。

说得简单直白一些,就是要用中策来逼他们:乖乖听话地回来当然好,真的反了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。

“丙卿,朕来说,你来写,仲父和蔡卿看看可有不妥当的地方。”刘贺说道。

“诺。”出自于三人之口,所传递的意味却是截然不同的。

“范明友、田顺、田广明所部将士,风餐露宿,深入不毛……虽未取得大捷,但仍然有功于大汉。”

“但今冬风雪骤降,匈奴贼寇恐狡诈多变,恐仍会侵扰我大汉边境。”

“故令范明友所部和田广明所部驻于灵武县,田顺所部驻于五原,以备匈奴贼寇。”

“为犒赏三军,慰勉思乡之情,屯驻边郡之时,一日当发三日钱粮。”

“范明友、田广明及田顺三人,立刻回长安面圣,陈述征北军情。”

“军令如山,不可违抗,抗令者斩!”

其实,刘贺对这诏令不抱太大的希望,能不能让范明友等人幡然悔悟是个未知数。

而霍光细细地听着,对天子的忌惮和敬佩又多了几分。

这诏令下得非常巧妙,不仅顾及到了范明友等人的颜面,更考虑到了普通兵卒的实惠。

“一日发三日钱粮”这一举措,可以让安抚好大部分将士的心,可以让他们乖乖地呆在边郡而不生异心。

这些底层的将士就是如此,得一点蝇头小利就会满足,根本看不清大势。

“三位爱卿,你们觉得这诏令还有什么要改的地方吗?”

蔡义和丙吉对军务不甚了解,也没有什么“歹心”,自然对天子的诏令没有任何疑问。

而霍光也提不出其他的异议了。

“仲父是大司马大将军,朕还希望你能给这三位将军各写一封信,让他们依诏行事,仲父可愿意?”

“此乃老臣的分内之事。”霍光很是不情愿地说道。

“那事不宜迟,现在就写吧!”

“诺。”

霍光的不情愿,被刘贺看在了眼里,他没有多说一句劝勉的话。

不管情不情愿,只要愿意动手做就可以了。

很快,霍光的三封信就写好了,而刘贺的诏书也定了下来。

诏书送到魏相手上加盖玉玺,就立刻派人连同霍光的三封信一起快马加鞭地向三个方向送去。

遭遇一场“新败”的霍光没有在尚书署多停留,有些颓丧的辞别天子。

当他离开正堂的时候,午时的报时钟声恰好响起。

各部尚书和御史也分别从厢房的小阁里走了出来。

他们站在屋檐下,看到了天子送别霍光的那一幕。

天子气宇轩航背手而立,虽然仍然不停地叮嘱大将军要走得慢一些,但是却没有像往常一样伸手去搀扶。

而大将军的脚步也有一些踉跄,他脚步急匆匆地穿过尚书署的院子,没有回应任何人的问候,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衰老的气息。

大汉的天,看来是真的要变了。

(本章完)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