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陈老师的公开课(2 / 2)

“尤其是随着手机摄影工艺的提高,艺术将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家,每一个人都能成为15分钟的艺术家。”

在场的人陷入了沉思。

“也正因此,我希望大家不要再抱有旧想法,觉得摄影就必须要按照现有的派系去拍摄。拍风景,一定要走山水写意。拍人像,一定要用黑白颜色。拍街头,就必须关注少数人。”

“这不是错误的想法,但它过时了。我不知道你们平时会不会关注国外的摄影,他们目前有很多年轻摄影师已经靠着新的拍法声名鹊起了,有冷静摄影、有颜色摄影、有新地理摄影、有电影式摄影。他们没有局限于过去,而是在不断试探着摄影的边界。”

陈平生严肃道:“如果不出意外,这一届的格赛,将会有重大的变革。会有更多年轻人涌现出来。那么这其中,有多少国人呢?”

“身为年轻人,我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墨守成规,都想在摄影领域开辟一条道路。既然如此,那么就不能抱着一成不变的审美,要更多元化,更包容。所以我今天,就是要拓展大家的眼界。”

ppt随着他的话翻到下一页,展现出了几张国外的照片。

陈平生不徐不缓道:“我们不看别的,就看和我们年纪相仿的摄影师们,他们到底在拍什么?又有哪些作品是受到大众喜爱的。有国内的,有国外的。我们挨个分析他们的作品。”

这个视角确实让人耳目一新。

平日里摄影系的学生们更多的是看大师的作品,看过往的名作。

潜意识里,大家都对同一年龄层段的人拍摄的作品不感兴趣。这其中既有妒忌,也有不以为然的态度。

而陈平生这次却拿出了同龄人的作品,让大家看到,全世界的年轻人们现在到底在拍摄什么。

紧接着,打破他们认知的事情就出现了。

所有人都发现,这些作品里,没有太多苦大仇深,没有山水写意的p图,更没有什么新闻式摄影。

反而是城市建筑、人像拍摄、线条感、颜色搭配占据了主流。

这些作品不关注高大上的东西,更在乎日常里的生活,很多视角都像是一种对于身边事情的记录者。

破烂的泳池、人满为患的景区、生活邋遢的人以及不同颜色的房间。

每一张照片都让人感觉舒服,没有摄影师强烈的意图心,观看者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就可以收获到很多。

随着陈平生由浅入深的讲解,大家仿佛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。

rb、韩国、英国、瑞士、法国、美国。每一处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极具个性的拍摄方式。

这是一种震撼。

哪怕不需要过多的讲述,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自己和那些同龄人的差距,不难预见,如果按照这么下去,格赛将会与他们无缘。

课程最后,陈平生站在讲台前,慢慢说道:“我不是反对某一种形式,也不反对大家抱团取暖。可是世界的发展变化,艺术的发展变化,是不会等我们的。普通人暂且不提,身为摄影师,我们有义务提高自己的审美,把好的东西拍给大家看。而不是一味的蝇营狗苟,排挤其他人。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更多的变化,而不是老旧的守成。”

“哪怕你未来想当商业摄影师、婚庆摄影师,也有提高自己审美的必要,因为这将是我们在行业内立足的根本。”

陈平生总结道:“所以这堂审美课就看到这里,我相信大家在看过这么多照片后,应该也有了自己的感想。希望大家能保持摄影的初心,因为你到底是喜欢摄影本身?还是喜欢通过摄影达成某种目的?这是完全不同的。”

“不要被其他人的说法,改变了心中最初的理想,谢谢。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