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借贷相等方才行(2 / 2)

授汉 叶榆客 3892 字 11个月前

刘慎见得顾达神情变化,十分不解,还当刘基闯出什么祸来,便点头问道:“是我教他的,怎么?莫非他去乱算什么东西了?”

顾达见得刘慎确认,急忙寻来一份厚厚的公文递于刘慎,欣喜说道:“邑宰且看,公子以邑宰之法,将县中案比核算之后,发现了诸多错漏。”

刘慎随意翻了翻那卷公文,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了曲阿的人口户数,而那些数字旁边,又教人用阿拉伯数字标准了不少错误。

“这又有何用?”

见得刘慎不明,顾达连忙解释道:“怎会无用,经公子核算,本县自初平元年以来,人口分明增长一百三十七户,六百八十一人,可案比记录却只为八十九户,三百零四人!”

刘慎闻言一惊,心知在这乱世之中,人口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,须知在历史中曹操每得一地,便要尽迁当地人口于后方,可见人口的关键。

“可曾确认?”

见得刘慎终于反应过来,顾达连忙又取出一份公文递了过来,口中则赞叹道:“我已令人落实确认,可一观公子此文,一目了然,想来必然准确。”

刘慎又接过那份公文一看,那是什么公文,分明便是两张统计图表,只不过一张为阿拉伯数字,一张为汉字而已!再想到自己先前统计盐田时,也是做了这么一张图表核算,刘慎顿时气笑,不由骂道:“好个刘敬舆,竟还会偷师!”

顾达闻言,终于确认了刘基所学尽为刘慎传授,慌忙下拜道:“不瞒邑宰,下官这几日来是日日研究公子的这几份公子,深觉这算术之法玄妙,更知若得此法,行政事务俱能事半功倍,下官愿拜入邑宰门下,学习此法!”

刘慎没想到顾达反应竟会如此强烈,猝不及防之下,只得慌忙扶起顾达,连连解释道:“无非几个数字、算式而已,季臣何须如此。”

顾达倒颇有几分执拗,听得刘慎之语,还当刘慎不愿传授,当即便又叩首沉声道:“下官忝为曲阿丞数年,一直碌碌无为,今见如此玄妙之法,却不能学习,更叹人生无趣,邑宰若不肯教授下官,下官愿死不活!”

刘慎无奈,只得答应,扶起顾达之后,又见其满脸迫切之意,长叹了口气,当即便带着顾达来到了内府,寻得了刘基。

此刻刘基屋中奋笔疾书,也不知在计算着什么,抬头一见得是刘慎,登时欢喜叫道:“兄长来得正好,这有几笔数字却是怎么也计算不对,还请兄长教我!”

刘慎凑上前去一看,竟是曲阿历年来的税赋记录,登时也是一阵头大,可望着刘基那渴望的眼神,也只能说出了那句后世广为流传的会计俗语:“有借必有贷,借贷必相等。”

看着刘基与顾达皆是一脸不解,刘慎先于心中思索了片刻,而后便指着那份税赋,沉吟道:“敬舆、季臣,此处的借,即为收入,贷呢,便是支付。你们看,去岁,曲阿粮税为五百七十三石,此即为借,而解往寿春的三百九十一石即为贷。”

顾达有些似懂非懂,而刘基却已然飞快地画出了一个表格,在左右写下了借贷二字,而后又分别在借字下写下了573,贷字下写下了391,然后以算式算出了一百八十二石的余留。

顾达这时则问道:“那这一百八十二石的余留,又该归于何处?”

不待刘慎回答,刘基一边埋头疾书,一边已然有了答案:“自然是归于借处,而后支出则归于借处。”

不出片刻,刘基已然计算完成,扬起头来朝着顾达咧咧嘴,笑问道:“在顾大人的治下,去岁的粮赋,好似是少了四石啊!?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