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 掉进塘里(1 / 2)

转眼立秋了,大孩子都在家里做作业,劳动力都干完田里的事情,又忙土里的事情去了。妇女在家带孩子。

一个阴天的下午,北风呼呼地吹着,大人小孩上身都穿着单夹衣,下身都穿着长裤,在外面做事的人都是打赤脚。农村里的人一年三季基本不穿鞋的。穿鞋一般是天气很冷的冬季以后,平时穿鞋那一定是端午、中秋之类的节日或者是生日。在家的妇女一般都是拖一双冒屁股——就是没有后跟的拖鞋。其实那些冒屁股鞋原本都是有后跟的,因为拖的时间长了,后跟被踩得牢牢地贴在鞋底上,再也起不来了。也没有人想要把那种旧鞋的后跟扯起来,因为你偶尔把它扯起来几次也无用,它马上又被踏下去了,那样的鞋就叫冒屁股鞋。喊的次数多了,嫌麻烦就省掉后面那个“鞋”字了,直接叫冒屁股。几乎家家都有几双“冒屁股”。

冒屁股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:如果某种事物长期遭受一种强力的压制,它就永远变形了。变得你以为它本来就是这样。

当时农村里的路都不平。有的脚特别怕痛,所以也有把冒屁股拖到外面去的。比如老大就是一个。他经常拖着大人的冒屁股到外面去玩。现在他拖着冒屁股在地坪里玩了一会儿,觉得冒得味。于是,就问建满:

“我们捞鱼虾去啵?”

“要得啦。喊了毛砣她们两姐妹一起去。”建满马上回答。

“那最好哒。”他高兴得跳起来。

于是,老大回家拿了虾耙子。为了牢靠,他特地去找了一根麻绳子,准备把虾耙子和他的手系在一起。找了一阵,只找了一根短的。他分明知道这根短麻绳并不合适,应该要找一根长些的。但由于他想快点去捞鱼虾,于是,就急急忙忙的把这根短麻绳的一头系在虾耙上,另一头系在他的左手腕上。他平时拿虾耙出去捞鱼虾时并没系过绳子,因为,他考虑今天风比较大,他怕把虾耙子吹走,所以突然想出这样一个办法来,他还洋洋得意,却不知就是这根短麻绳差点要了他的命。

于是,他把一个小木桶要建满提着,准备装鱼虾。他们六人就向着田家塘出发。老小和良满,毛砣和细砣都跟在后面。

田家塘,其实,就是离他们家半里路的一个小塘。小塘的周围都是稻田。那小塘里只有鲫鱼子、鳑鲏子、虾子嫩弓鱼叽。他们一来到塘边,只听见浪鼓子有节奏地拍打着田垄,发出一阵阵“嘭、嘭”的声音。田家塘水是清亮亮的,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,大小相当于他们那个“u”字型地坪的一半。田垄上还有一些没收完的稻草。老大走到塘边,在一个塘角上耙了一下,捞上来一看,捞了几条嫩弓鱼和几个米虾子。

这时,建满连忙用木桶在塘里舀了一点水,老大连忙把虾耙偏起,让鱼虾自己溜到木桶里去。又捞了一下,捞上来几条像蛆一样的细泥鳅。

老小和毛砣他们看着桶里的小鱼小虾游来游去,高兴极了。有时还伸手去捉。

老大连忙喊:

“莫捉,会捉死的。捉死了就不好看了。”

“你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,好生动活泼。”毛砣说。

他们看着小鱼在桶里游露出的笑容,是那么甜蜜、那么快乐,简直是一幅无比美妙的图画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