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74章 科技立国(1 / 2)

“说得好!”朱元璋抚掌大笑,“不愧是朕的心腹栋梁,有如此胸襟眼界。”

他拍案而起:“楚卿此番立下汗马功劳,朕早已下旨,赐你黄马褂、紫金冠,加封太子少保衔。从今往后,但凭卿裁夺,朝野上下,无人不从!”

“微臣不敢当!”楚泽惶恐地叩首。

朱元璋亲自上前,将他扶起。

“爱卿不必过谦。此次大捷,实乃天人之功。今后,就让我们共创盛世基业,再创辉煌!”

两人携手相视,意气风发。

远方的钟声悠悠传来,似在为这个崭新的时代吹响了号角。

阳光透过宫殿的窗棂,温暖地洒在两人身上。

“陛下,臣有一事相告。”楚泽突然想起什么,恭敬地说。

“讲。”

“此次大捷虽然赫赫有名,但敌国的觊觎之心必未死绝。”楚泽分析道,“臣以为,我们不能松懈,还要未雨绸缪才是。”

“哦?卿有何高见?”朱元璋饶有兴致。

“依臣之见,当广纳天下贤能,招募一批精通科学、善于发明的人材。”楚泽斟酌着说,“让他们齐聚一堂,集思广益,必能为大明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。如此,我们就能时刻占据先机,不至为敌人所乘。”

朱元璋拍案叫绝:“妙哉妙哉!卿不愧是饱读诗书,学富五车。朕正有此意,却不知从何做起。既然卿提及,那朕就准奏。就命你牵头,在京城创办一所'集贤学院',招四方贤士,教习西洋先进学问。”

“微臣领旨。”楚泽慨然应诺。

京城的上空,一道彩虹悄然升起。

这一天,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天。

因为它,标志着一个伟大变革的序幕,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徐徐拉开。

在“集贤学院”的牵引下,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开始投身科研事业。

他们有的来自士农工商,有的来自达官显贵。

但无论出身如何,他们对未来都抱有同一个美好憧憬——

那就是让大明王朝,在西学的引领下走向复兴!

一间间实验室在京城拔地而起,一批批学子叩门求学。

他们穿梭在图书馆里,潜心钻研;他们日夜兼程,孜孜以求。

终于,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开始不胫而走:

有人发明了新式农具,石磨被抛弃,铁犁渐兴。

有人提炼新型药品,活人无数,濒死得救。

还有人成功预测日食,天文历法,大有精进。

学院里,楚泽正专注地指点一名学生。

“轻轻转动这个齿轮,药材就会被匀速压榨。”他耐心地说,“如此一来,既节省人力,又能提高药效。”

那学生眼前一亮,连连点头。

“大人教诲,学生铭记在心。日后学成归乡,必当在村里推广此法!”

楚泽欣慰地笑笑:“好,好。有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努力,我大明的明天一片光明!”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